28/03/2025
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
現在的年輕人都不用Line嗎?
你們O年級的都不知道這本書喔?
你才20歲?跟我女兒差不多!
上述的文字有點危險
容易讓聽眾翻白眼
…..
有些人跟年輕人講話
會不經意的談起彼此的年齡差異
我就曾遇到演講場合有的資深老師
跟我說:你還年輕,我20年前就在做了
你們現在講課應該要….啊!
這些話常帶有先入為主
一概而論的偏見
忽視個人的特質
缺乏基本的尊重
….
聽到耳裡的Os
「又不是每個人都這樣」
「別人怎樣甘我什麼事?」
…..
面對年輕的世代
不要輕易的強調年齡差異
不要強調你們年輕人都OOO
改為以你開頭,真心對待每個人
換位來說
當你聽到比你年輕的人說
「你們長輩的都是這樣喔?」
「喔!我媽也跟我說過一樣的話」
Z世代更在乎「平等的尊重」
純賣老與賣年資又缺乏同理與實力
會拉遠世代之間的距離。
職場Z世代使用說明書
裡面有非常多的實用案例
特別是怎麼說話會踩雷?
怎麼說話會比較安全。
幫助自己職場、校園安全下莊
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改善自己的溝通慣性
這本說明書很不錯啊啊啊啊!
27/03/2025
月嫂來了
你要吃飽一點
這樣才有力氣帶小孩。
(月嫂謎之音
…..
欸等等!
我以為出月中會變瘦
結果月嫂超會煮!一餐不用60分鐘
可以變出五菜兩湯三人份
還順便在我吃飯過程把碗盤洗好!
接著行雲流水的帶小孩!
24小時的月嫂
應該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我現在正在倒數25天
嗚嗚嗚嗚嗚!
好希望月嫂可以留250天
但我的新台幣不允許。嗚嗚嗚嗚嗚
27/03/2025
我們怎麼看待孩子
孩子就如何看待自己。
「先生說,我們現在罵小孩,是要先讓他習慣,等到將來別人罵他時,才能夠承受得住,不會一被批評就垮掉.」這位媽媽的疑問是,她覺得不太對,但又不曉得如何回應先生?
我曾與一位朋友聊過類似的情況,他的原生家庭是相當傳統的,只要犯錯,充斥著責備與批評.
他說,長大後,面對他人的斥責與酸言,的確是比較能承受,因為從小聽多了,也麻痺了,能無視這些言語.
可是,我再問他:「你聽到的當下,感受是好的嗎?」
「當然不好受啊.」
「既然不好受,你怎麼不說呢?」
「說了有用嗎?」
「不一定有用,但至少捍衛了自己、表達了你的不滿.」
「算了啦~當作左耳進右耳出,不要理會就好了.」
後來,我再問幾個比較深的提問,比方:「你怎麼看待自己呢?」、「你通常會覺得他人是怎麼看你的呢?」
我朋友的回應,對於自我的觀點是比較偏負面的.
長期處於謾罵與批評的環境,的確可能對於此類言語有了麻木感.
不過,這不是「無所謂」,而是長期生存模式所建立的機制-『逃避』,只要認為自己不在乎,就不會受到影響了.
可是,如此看似堅強的外表,是真的不在乎嗎?還是囤積在心裡,久了還是會爆炸呢?
還有另一個影響,那就是『自我觀點』.
我們對自我的認定,通常來自於兩個,
第一: #他人的認同,尤其是爸媽與重要他人的比例很高,孩子會藉由他人認同來建立對自我的認同.
第二:經由對於一件事情的投入、堅持與不放棄,累積起來的「 #自我效能」.
關於第一點,假使孩子處於負面評價的環境之中,他會認為自己是糟糕的、是不好的.還加上比較言語的話,更會覺得自己總是不如他人.
如此,自信心的建構會崩塌,很難成為一個愛自己、欣賞自己的人.
很認同一句話:『我們現在怎麼看待孩子,他將來就會如何看待自己』
當然,這不一定通用於每個孩子.生命的韌性,還是能在後天的發展中產生突破,比方:藉由自我效能而有了自信.
回到這位媽媽的疑問,家長會責備孩子,絕大多數的原因是希望他能更好,有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情,看看能不能用罵的方式來推他一把.(當然也有單純發洩情緒的家長)
雖然,孩子可能在將來對於這類的話(貌似)免疫了,可是,最心疼的地方是,他可能不再欣賞自己、不認為自己有任何的優點、不可能辦到任何事,也不覺得自己是一個值得被愛的人.
孩子有浸潤在爸媽所提供的安全堡壘裡,被正向言語所包圍著長大.遇到了批評與酸言,可能有不適、內心會受傷,可是,由於厚實的安全感,有著堅強的心理韌性,恢復力是快的,更有毅力去面對一切.
更重要的是,他能明白自己不應該被如此對待,然後,堅定的捍衛自己、為自己發聲.
因為,從小所體驗過的愛,讓他知道自己是值得被好好對待的.
#愛的教育必須包含教養
#教養也是可以用正向言語的
===
👉👉如何培養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韌性,都在澤爸新書《覺察叛逆,看懂孩子的內在需求》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S500094-B
✅誠 品: https://tinyurl.com/S0500094-E
✅金石堂: https://tinyurl.com/S0500094-K
✅圓神書活網: https://tinyurl.com/S0500094
✅Momo: https://tinyurl.com/3sbxhkx9
#適合家有9至18歲孩子的家長
27/03/2025
辦案的校園與逆商的思維
教育局在接通1999後
先不論事情的對錯真偽嚴重程度
有人申訴,就要查辦
辦案的視角與消耗,有時候會讓一些
用心認真的老師,萌生不如退休的念頭
…..
辦案之後
有堅持的家長或學生「陳情」
就要召集相關教師與外聘委員
來來往往,燒金更勞心。
如果和解老師退一步,就息事寧人
但有些偏偏不退,那就要再重啟一次
「調查」「開會」「河蟹?!」
上述這段文字是小明主任跟我說的
小明老師,已經任教超過30年
是我的前輩,也是教育圈的學長
前幾天他娓娓道來那段話
依然在我耳中嗡嗡作響的迴盪著
近年頭髮已然全白,眼裡滿是惋嘆
印象中的他,充滿著教育熱忱
比學生早到,比學生還晚離校
長期擔任學校的行政職~
積極的舉辦各種活動找資源給學生
各處室都曾有他的身影。
但這一次我遇到的他
從字裡行間與眉宇之間
讀到的是深沉且漫長的無奈感
更多的是對教育局的失望與憤怒
…..
有時間辦案,沒時間備課
反覆地說著
「當上位者推動著AI數位科技與各種計畫剪綵」
有沒有想過第一線的老師很多都在「辦案」
辦案的時間佔據了備課設計教案的時間
下課後澄清誤會、解釋沒有足夠證據的說法
其實不是沒時間,而是沒心情備課了
(真心換絕情的自我放逐感濃烈)
最後老師自己自吃悶虧
退一步用委屈搓掉熱情
….
他語重心長地繼續說著
老師應該也要分等級
能力強者要給予不同的加給。
不能那些認真的用心被告
另一些放手無視不管的反而安全下莊
結果他們還領一樣的薪水(甚至更少
相對剝奪感這麼重,誰還想用心?
….
繼續說著
你發了這麼多的平板與新進軟硬體
但誰來告訴我這些鬧事的學生怎麼教~
以前一班兩三個還好,現在越來越多
而且家長比學生更不容易處理
你把那些辦案的錢
回饋給用心的老師
跟學生的學習品質上
不要再做那些無謂的宣導剪綵
很多學者專家都覺得那一門很重要
每一種科目領域素養都要照顧到!!!
那有沒有照顧到老師的身心?
最後通常是卑微的吞下去
然後再少掉一個有熱情的老師
……
最近剛好閱讀到「逆商思維」
很喜歡裡面的一段話
「你如何解釋挫折,決定未來是否成功」
裡面談到在這個世道上要存活
不只能依靠智商與情商
更多的是「遇到逆境克服逆境的能力」
先說我並不覺得
老師一直卑微與忍氣吞聲很合理
但讓自己心理韌性還有正向轉念
比那些跟學生家長直接大衝突更務實
馬汀 賽利格曼 曾在他的著作
《學習樂觀》Learn Optimism中提到
「知道如何應對負面的事情
遠比保持正向重要得多。」
…..
在這個心累逆境多的時代
這本很值得一看。
哀>我看完想著
為什麼我這些年不是看精進教學的書
而是修復創傷誤會寬恕原諒的書居多?
不斷面對逆境的老師,還能給予嗎?
有再好的情商逆商
其實都抵不過自己的內傷
老話一句,照顧好自己,安頓好別人
你很努力了,也要好好活著唷!
26/03/2025
我漸漸減少校園大場演講
大概在疫情後那一年
我教師研習與學生場的比例
出現黃金交叉。過去差不多1:1
現在講教師遠比學生場多
去年差不多講了120場
特別是同領域的教師研習
不但各個動機高,能量好
還會有一種互相取暖有人在的同行感
相較於學生場
即便我有自信講的不錯
但很難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買單
只要一個堅持投訴的
我都很難澄清自己的清白
….
我仍跟學生走在一起
我轉往更小團體的受刑人
受刑人子女、特殊教育的學生
但大場的邀請,我只接受好友
或是老朋友了!
現在要確認講台底下
是敵是友太困難!
怕被反插一刀,無限內耗
…..
謝謝中央團表演藝術社群
你們讓我重拾「線上教學」
也可以滿滿的互動與情緒價值
太喜歡跟幽默又靈活的人一起共學
晚點放上情緒教育的懶人包
26/03/2025
03/26。直擊內心
課前辛亥國小輔導主任說
今天的講題雖然是談特教學生
但希望我也談一些如何維持熱情
不要自我內耗,給老師們打氣
課後我在收筆電
老師們給我反饋
說著我給的案例直擊心臟
因為正在經歷這些1999
還有那些家長申訴老師的來往
….
我苦笑著謝謝肯定
我反思我能講這麼多
源自於我這些年的遭遇
被誤會要澄清還要自我轉化反省
走過那段不舒服想退出教育的日子
更清楚知道
如何保護自己的能量
同時可以持續輸出在教育圈的影響。
…..
最後一位老師送我一張日曆
上面是我孩子的出生日
文字讓我好有溫暖與感觸
在心底牢記目的與初衷
會大大提高成功的機率
因為你可以用長遠的眼光
看向未來,堅持朝著他走去。
26/03/2025
出月中的第一天
把月中三十天的花費結清
回家路上買尿布,三包折60
我直接買三包!
我竟然開始
對那60元超有感覺。
….
月嫂來了
感恩讚嘆
我可以順利去上課!
24/03/2025
成己達人
內湖的達人高中
以前只收女生叫做達人女中
第一次進來覺得環境氣場很好
特別喜歡牆上「成己達人」四個字
讓我想到教育是
成爲自己、成就自己
到達能人、發達他人的過程
謝謝老師們的用心
晚點放上課程懶人包
23/03/2025
▎溝通的14派別
溝通很難很不容易
源自於你我多相異
如何用對方法對話
我認為是一門藝術
以下不專業列舉14種派別
先天派、人格派、真誠派
一句派、聲音派、姿勢派
非暴力、情緒派、冰山派
世代派、說服派、實力派
關係派、我超派.....
看完也可以思考
你是哪一種派別?
你喜歡其他人用哪一種派別
跟你溝通對話?
….
1.先天派-我就這樣
星座、生命靈數、天賦數字
判斷你是什麼類別的人
依照你的類別來跟你對話
….
2.人格派-看人說話
經過一系列的選擇題測驗
得出你是ABCDMBTI12345型人格
不同的格,不同性格不同模式
…..
3.真誠派-真心誠懇
出自真心善意,不用演
意圖清澈、態度真誠
因為你真,溝通更能成
….
4.一句派-換句話說
很多書籍談論有效溝通句型
一句話就OO。換句話說就OO
改變說話的內容就會溝通成功
….
5.聲音派-聽聲辨人
辨別對方的聲音表情
從溫度速度力度判斷慣性
觀察對方重視結果/關係/規則/關係
….
6.姿勢派-非語言訊息
你講話的姿勢、語態、神情
要跟你的心裡所想的一致
非語言的訊息比語言更重要
….
7.非暴力-用愛說話
陳述事實、說出感受
表達需求,提出請求
當暴力消除,自然有愛
….
8.情緒派-情緒價值
先處理好心情,再處理好事情
沒有好的情緒,容易衝動錯話
好的對話品質,源自好的情緒價值
…..
9.冰山派-看清內在
收到的不是表層的對話訊息
而是更內在深層的價值應對
觀點、期待、渴望、自我
…..
10.世代派-共同語言
不同世代、不同語言
沒有不好,只有不同
互相尊重彼此的生長
…..
11.說服派-利益風險
你不照做,會承擔什麼風險
你照做,我能給予什麼利益
評估做與不做之間的得失
…..
12.實力派-權財能力
有權的,當我老大
有能的,你當老大
有錢的,本斥但大
…..
13.關係派-我跟你好
有交情就不用交錢
有關係就沒有關係
我跟你好,什麼都好談
…..
14.我超派-物理超渡
溝通失敗,你派我也派
沒有溫柔,只剩拳頭
不講道理,訴諸暴力
…..
派別很多,不一定每個都有用
不同情境、不同人、不同權力
都有不同的對話方式。
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概念
「用對方當下喜歡、希望的方式
傳遞訊息跟對方互動」
對!! 有些人選擇「我超派」
打一架,才能把心中想的表達清楚~
像是我跟產後憂鬱的太太對話
不要講道理,「情緒價值」支持要給滿
…..
溝通不是單從自己輸出
更多的是先從他人輸入
了解別人的需求與方式
把話好好聽進去,再把話好好說出口。
當你知道的派別越多
你在溝通上的運用更靈活
就能與更多不同的人有效對話
最後我要引用
英特爾的創辦人安迪•葛洛夫金句
「我們溝通有多好
不是決定於我們說得多好
而是別人了解多少。」
….
祝福你溝通順利,人我順心。
攝影/張哲喬
23/03/2025
03/23 滿月進行中
從分娩到月中,小光球滿月了
這三十天學習到好多新的詞彙
列一些不專業大誤的名詞解釋
1.胎心音
孩子出生前的生命跡象指數(要穩定
2.剪會陰
讓嬰兒更順利來到世界的喀嚓(會痛
3.惡露墊
放大版的敞篷衛生棉,整包帶走(包軌
4.噴屁瓶
生產後括約肌的溫柔洗淨夥伴(要配溫水
5.羊脂膏
乳頭被無差別攻擊後的塗抹妙藥(很痛
6.小 花
減少媽媽浪費母奶的收納神器(感恩吸附
7.拍 嗝
給予母親拍可愛照片的時間(吃飽沒閒著
8.炸 屎
有添糞的孩子三天累積的成果(包不住
9.月子餐
給媽媽補,讓爸爸胖的健康料理(湯水多
10.月 中
住一個月會動搖存款的地方(但很值得~
……
當然還有很多很多很多詞彙
是生產前沒有遇過,但他就來的
產後憂鬱、乳頭保護器、S26
親餵、瓶餵、媽媽餵、副食品....
每一個詞彙都是一門學問
更讓我更相信,當一個人詞彙量越多
他的人生經驗也會越豐富
但炸屎的部分希望不要太豐富
…
這三十天下來
覺得時間常常碎片且凍結
太多的情緒與複雜的感覺交織
轉身看著小光球的可愛模樣
那些不夠美麗的心情常常瞬間消失
深感月中應該改成年中
我心想,要是一整年
有很好的母子生活安頓
那應該會是很不錯的選擇
(行天宮優兒寶真的很優質)
但理智上告訴我
工作還是要回歸日常
錢不能這樣撒,兒不能這樣養
該回家的,還是要準備回家。
再次謝謝這段時間的各種發生
謝謝小光球來到這個世界
教會了我成為一個持續學習的爸爸。
22/03/2025
不老麻糬
週六下午四點鐘
來幫太太買點心
排了快30公尺長人龍
而且後方排隊客人沒有減少過
買了一盒綜合70元
驚為天人!這也太好吃了吧
軟Q的皮!花生粉的香!
最讓我驚艷的是芝麻內餡
不愛芝麻的我竟然有點感動
鹹甜不死甜,芝麻香氣海嘯口腔。
喜歡這種沒有過度包裝的店
真材實料,又不會亂抬高價格
欣賞啊欣賞!
21/03/2025
跨世代的溝通
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場企業場
主題是跨世代的溝通
開場直接分享這段日子的歷程
有些話不該說,就不要說
有些話換人說,別自己說
少說話多做事,聽對方說
但也不是不說話把持沈默
溝通是有來有往,而非單方承受
很多理論與派別,在夫妻之間
不一定有用。
但都不離開一個概念
「用對方喜歡/能接受的方式對話」
…..
每新增一個身分
每進到一個新的環境
都讓我更知道自己的淺
關於溝通我還有得學。
….
謝謝屋馬第四年找我
今天無法留下來吃燒肉了
速速上車回台北的月中。
聽說中港店新裝潢好很漂亮
等孩子大了,我一定會來吃
20/03/2025
武裝的學生
防彈背心、黑面頭套
軍用手套、特戰腰帶
掛著小槍吊飾,很難不注意到他
兩年前認識在某科大資源教室
認識了這個武裝的男大生
每次都有新的戰鬥裝備著裝
上課下課時間大部分的時間
多是在射擊槍戰類的遊戲中
神奇的是他可以邊玩邊上課
邊回應我課程內容的提問
下課也會主動來找我聊天
聊著手遊中射擊爆頭的快感!
最好要把殭屍轟的稀巴爛那種
….
我後來聽他分享才知道
他實在太痛恨那些霸凌他的人
現實中無法改變對他人的厭惡
就在遊戲中釋放那些討厭的人事
….
前些日子有些人擔心
暴力的遊戲會影響孩子發展
從這個武裝同學的經驗中
他反而在遊戲中找到釋放的途徑。
…..
我並不是鼓勵學生
要把大把的時間投入手遊
而是思考,他到底遭遇了什麼
才必須用這樣的方式釋放!?
下課了
武裝同學穿上防彈背心
戴上面罩,離開教室。
….
真希望有一天
他能卸下對世界的武裝
不要再有下一個欺負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