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2025
星雲大師點禪心876
〈王法與佛法〉
有一天,日本的花園天皇禮請大燈國師到宮內說法。
前去迎接國師的官吏,一再叮嚀國師:參謁天皇時,一定要依禮披上道服。
國師非常不以為然地說:「我是一個出家人,袈裟就是我的法服,為什麼要我改穿道服呢?」
官吏見時候不早了,再次懇求國師說:「請不要讓下官為難,還是請您換上道服吧!」
大燈國師不為所動,只是閉目端坐,不再理會官吏的催促。
官吏不得已,只好回宮稟明情況,天皇明白國師的堅持,便不再強求他必定要換上道服。
沒多久,大燈國師就被迎請到宮中說法,不僅受到尊榮的禮遇,天皇還親自賜宴,向國師請益佛法。
天皇歡喜地說:「佛法真不可思議,能與王法對坐。」
大燈國師聽後,嚴正地回答:「王法也不可思議,能與佛法對坐!」
天皇聽了,非常讚賞,此後對國師更加禮遇尊重。
*養心法語
就世間法而言,人民尊崇王法,可以得到國家的庇護;就出世間法來說,人心以佛法為仰仗,可以解脫生死輪迴。然而當王法遇到佛法,到底以何為尊呢?有謂「不依國主(國法),則佛法難立」,若欲佛法快速弘傳,固然須得力於君王的護持,但是歷史上也有不少學德兼備的僧人,以佛法輔政,淨化世道人心。所以,帝王若能以仁心為主軸,以王法護佑人民,並以佛法淨化人心,王法與佛法二者,相輔相成,相互尊重,那便是全民之福。
10/02/2025
星雲大師點禪心890
〈無一法可得〉
溈山靈祐禪師門下有兩位弟子,一位是仰山慧寂禪師,一位是福州雙峰禪師。有一天,仰山禪師問雙峰禪師:「師弟,近日可有什麼修行見地?」
雙峰禪師答:「據我所知,實無一法可得!」
仰山禪師就說:「你這樣仍然停滯在塵境上,因此就找不回自己了。參禪學道要根不隨塵,六根不要隨著六塵而轉。」
雙峰禪師不以為然地說:「我無一法可得,怎麼可以說我停滯在塵境上?」
仰山禪師告訴他:「你以為無法可得,其實已有一法可得。比方我們平常講空或者四大皆空、一切皆空,其實並沒有全空,至少你仍有一個空的概念,因此還是不空。真正的空是連空都沒有,必須空去了空,連概念都不可以有。」
雙峰禪師說:「我只能做到根不隨塵,心不在境。」
仰山禪師說:「你為什麼不去追究那無一法可得的?」
溈山靈祐禪師在一旁聽到這句話,不禁歡喜地讚歎:「仰山呀!你這句話說得好妙,可要疑煞天下人啦!」
雙峰禪師仍然不解,他以為既然無一法可得,又怎麼去追究呢?溈山靈祐禪師明白雙峰的心思,故意對他說:「你就是一個天下人啊!」
*養心法語
禪者的修行,就是要修那無修的行門,就是要證那無證的果位,因為無修才是真修,無證才是真證,故所謂「無一法可得」才是真得,有謂「行到山窮水盡處,自然得個轉身時」,就是此意。《圓覺經析義疏》云:「啟建水月道場,大作空華佛事,降伏鏡裡魔軍,證悟夢中佛果。」真正的禪者,即應作如是觀。
10/02/2025
星雲大師暢佛本懷.《佛法真義》215
〈行腳托缽〉
《金剛經》開頭提到︰「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衞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從中而知,佛教僧團的生活是以托缽為開始。在中國,比丘又稱乞士,所謂「上乞諸佛之理以養慧命,下乞眾生之食以資色身」;僧,代表福田,要播種才有收成;缽,代表寶藏,將財物藏於其中,才不為他人所盜。
當初佛陀帶著弟子到處行腳托缽,弘法度眾,足跡踏遍全印度,佛法也因此能傳播出去。後世佛弟子們也效法佛陀慈悲的精神,到處托缽弘法,讓佛法普遍於社會人間,使佛弟子獲得正信,社會人間得到光明。因此,行腳托缽不但繼承了佛教的傳統,還延續了現代傳教的步伐。
我在一九八七年,佛光山開山二十週年時,舉辦「台灣南北行腳托缽」,有一〇八位僧眾,以一個月的時間,從台北走到高雄為台灣祈福,並且訂下「走出國家富強的道路、走出人間光明的道路、走出佛教興隆的道路、走出佛子正信的道路」四大宗旨。也就是希望透過行腳托缽,作為出家眾的修持,同時正心誠意的將佛法的光明遍布城市、鄉間的每個角落。
當時一〇八位行腳僧,從北到南縱走十七個縣市,七百多公里,並且舉辦了十七場布教大會。在信徒奔相走告下,許多民眾不約而同在門口擺起香案,以鮮花素果迎接佛陀聖像及行腳僧到來,無形中提升了大眾信仰的層次,從而促進心靈的清淨、善美,也為社會增添了祥和之氣。
而那一次托缽所得功德款,經向教育部申請通過,隔年正式成立「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多年來,基金會舉辦了多次學術交流、藝文活動、佛學會考、梵唄音樂會、雲水書車等淨化人心的活動,以此來回饋大眾,造福社會。
其實,托缽的「托」,不在於錢的多少,而是在於「缽」本身就是一塊「福田」,不管放多少在裡面,都能以一收百,以千收萬,長成無限的果實。
托缽又叫化緣,「緣」字很寶貴,一般人不懂真正化緣的意義,化緣不是你跟我要,我給你,而是要化一分善緣、要化一分善心,要感謝出家人「讓我發心,給我布施結緣」,讓我參與佛法的功德,這是很榮幸、很寶貴的。此外,一塊錢、一個合掌、一個微笑、一點心意的布施,都可以為我們培植不可思議的福德因緣。
08/02/2025
星雲大師點禪心886
〈桶水天地〉
有一天,某位信徒請教無德禪師,到底有沒有地獄與天堂?無德禪師沒有立刻回答,只是叫信徒提一桶水來。
信徒把水提來以後,無德禪師說水桶裡面就有地獄與天堂。
信徒非常好奇,聚精會神地望著水桶裡面,許久之後,抬起頭來疑惑地說,水桶裡面並沒有天堂與地獄啊。
無德禪師叫他用心再看,於是信徒又把頭低下去,沒想到,當他把頭靠近水面時,無德禪師忽然用力把他的頭壓進水桶裡去,只見信徒痛苦地掙扎,等他快喘不過氣了,無德禪師才放手。
信徒一面喘著氣,一面責怪禪師說:「您怎麼可以如此對我!這真像地獄一樣的痛苦。」
無德禪師哈哈大笑,再問:「現在您覺得怎麼樣?」
「現在呼吸自由,像天堂一樣。」
無德禪師這時莊嚴地開示說:「只一會兒工夫,你已從天堂、地獄來回過了,難道還不相信天堂地獄的存在嗎?」
*養心法語
如果因為沒有到過歐洲,沒有到過非洲,就不相信有歐洲、非洲的存在,這是無知,但是無知並不能把歐洲或非洲存在的事實予以否定。人沒有見過、聽過的事情很多,不能因為沒有見過、沒有聽過,就認為這個東西不存在。
所以,愚痴的人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掉淚,一定要自己親身經歷過以後,才願意相信。有智慧的人即使不見不聞,依然能以禪心感受到天堂地獄的存在。吾人是否也有這樣的禪心呢?
06/02/2025
星雲大師點禪心889
〈最好問你自己〉
有一個夏日的傍晚,無德禪師與眾弟子巡山之後,於大殿前的丹墀廣場安坐小參。
此時,清風徐來,蛙鳴蟲叫,眾人享受著寺院周遭自然的山巒景色,好不愜意。
這時候,有一位學僧忽然問說:「老師,寺院邊山上的竹子好美啊!不知道是誰家的?」
無德禪師反問他說:「為何有此問題?」
學僧回答說:「因為前天我看到有人正在砍伐竹子,我不確定是否是寺院的,因此不敢前去制止。所以,我想請問老師,這竹子究竟是屬於我們常住的嗎?」
無德禪師淡淡地說:「我不能回答你這個問題。」
一眾聽了,非常訝異不解,心想這麼小的問題,老師為什麼不肯回答呢?
過了一會兒,無德禪師終於回答:「你不可以連這樣小的問題都問老師。老師老了,無法一一知道常住的財產、寺務,你應該去問關心常住的弟子。」
然後,無德禪師又再追加一句:「最好問你自己!你有關心常住嗎?」
一眾默然,這才知無德禪師是在教導這位學僧。
*養心法語
世間無論任何的事情,都需要大眾來關心。在一個寺院團體裡,誰能擔當做領導人,就看他平常有否關心全體大眾和所有寺務。所謂家事、國事、天下事,要事事關心,才能成為全部的學習。假如把公眾的事情置若罔聞,也不介意,到了這個團體要提升你的時候,因為你平常凡事都不去關懷、留意,所以縱然有重要的任務,也輪不到你啊!